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7906

7906.“在你们各

7906.“在你们各家中,不可有酵”表任何虚假都不可接近良善。这从“酵”和“家”的含义清楚可知:“酵”是指虚假,如下文所述;“家”是指良善(参看3652, 3720, 4982, 7833-7835节)。“酵”是指虚假,这一点从提及“酵”、“发酵”、以及“无酵”的经文可以看出来,如马太福音: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后来门徒才明白,祂不是叫他们防备饼的酵,乃是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马太福音16:6, 12)
  此处“酵”明显表示虚假的教义。由于“酵”表示虚假,所以不可将祭牲的血和有酵的东西一同献上(出埃及记23:18; 34:25)。因为“祭牲的血”表示神圣真理,因而表示摆脱一切虚假的纯粹真理4735, 6978, 7317, 7326, 7846, 7850节)。经上来规定,献在坛上的素祭烤的时候,不可搀酵(利未记6:17);饼和薄饼也要无酵的(利未记7:11-13)。
  关于有酵之物和无酵之物,要进一步知道,若不经所谓的发酵,也就是虚假与真理并真理与虚假的争战,真理从虚假中洁净是不可能在人里面实现的。但进行争战,并且真理得胜之后,虚假会像渣滓一样沉落,而真理得以净化,显露出来。这就是像葡萄酒发酵后变得清澈,酒渣则沉到底部。这种发酵或争战主要发生在人的状态发生改变之时,也就是当他开始出于仁之良善,而非像以前那样出于信之真理行事之时。因为当此人出于信之真理行事是,这种状态还没有得到洁净;但当他出于仁之良善行事时,它就得到洁净了;因为这时他出于意愿行事;而以前仅出于理解力行事。
  属灵的争战或试探就是灵义上的发酵;因为在争战或试探期间,虚假想与真理联结;但真理拒绝它们,最终可以说把它们沉到底部,以这种方式得以提纯、净化。主在马太福音中关于面酵的教导要在这层意义上来理解:
  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马太福音13:33)
  “面”是指良善所来自的真理。还有在何西阿书:
  他们都是行淫的,像火炉被烤饼的烧热,从抟面到发面的时候,暂不使火着旺。(何西阿书7:4)
  由于如前所述,“发酵”所表示的这类争战在一个人获得生命新样之前的状态下发生在他身上,所以经上还规定:当在初熟节献上新素祭时,摇祭的饼要加酵烤成,当作初熟之物献给耶和华(利未记23:16, 17)。
  

宇宙星球 #40

40.有些灵人从天堂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属天的奥秘 #3865

3865.“如今我的

3865.“如今我的男人必爱我”表真理的良善就出自该状态。这从“爱”和“男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爱是指出自该状态的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产物,因而在此由“爱”来表示;“男人”是指真理(3134节)。至于何为真理的良善,这在前面已反复解释过了,即:它是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情感;因为生活就是在真理里面被那些后来重生的人所看到的良善。没有照着真理的生活,真理与良善就不会联结起来,因而良善就无法变成人自己的。
只要注意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谁都能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检查一下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教会的教义上接受过教导,却根本不相信关于主的任何事,也不信祂和教会的真理;而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则人人都信他们视为真理的那些真理。然而,那些像教会领袖那样教导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的确声称他们相信,其实他们发自内心不信。
其中有些人具有一种说服之信,这种信是正信的仿品,只不过是所确认的纯记忆知识。他们确认这种知识不是因为它是真理,乃因声称忠于它会提升他们的地位、荣耀和利益。这种知识也就从耳朵进入记忆,再从记忆传到嘴上,而不会进入内心,并由此进入对它的承认。由此明显可知,只有生活才能表明对真理的这种承认的性质,也就是信的性质。他们还表明,脱离生活良善的信声称,一个人无论生活如何,都能凭恩典得救;并且这种信还反对这一教导:每个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存留。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